全站内容
  • 全站内容
  • 医生查找
  • 新闻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科学研究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发布日期:2018-03-13字号调整14px浏览次数(10654)
手机看新闻

【学科介绍】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心血管外科均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和“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

(一)心血管内科:在冠心病诊治、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技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双盘状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肥厚性心肌病改良酒精消融术、难治性高血压诊疗技术等十项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带领的“河南省心血管内科疾病防治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心血管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国际著名电生理专家、J波综合征命名者、美国Lankenau研究所心脏电生理中心主任严干新教授牵头合作建立的“河南省心血管疾病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河南省冠状动脉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心血管内科团队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0余项,获得863计划资助、卫生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科技厅、卫生厅资助课题4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中国心血管健康基金项目1项,近五年,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中华核心50余篇。

(二)心血管外科:设冠心病外科、瓣膜病外科、先心病外科、大血管外科、心律失常外科等亚专业,在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先心病、心律失常、心血管重症救治等方面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量连续多年名列河南第一,近三年连续名列全国第十。拥有国际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胡盛寿院士带领的“河南省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与质量控制院士工作站”和“心外科数据库及质量控制办公室”。十余项技术填补河南省乃至国家空白。学科带头人程兆云教授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冠脉领域全国排名前十医生、是中国医师协会“金刀奖”和河南省科技领军人才等荣誉获得者,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卫生部科研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1项,厅级科研项目8项;荣获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近5年发表SCI文章11篇,中华系列文章32篇。河南省儿童医学中心先心病团队在范太兵主任的带领下发展迅速,2017年手术量近2000例,位居全国前八,业务技术持续领先,包括成功地开展了华中地区首例经皮肺动脉带瓣支架置入术,国内首例大动脉转位伴肺动脉狭窄Nikaidoh手术,在低龄低体重复杂重症先心病救治方面填补省内多项空白;2017年荣获河南省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科技创新团队。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翟水亭教授和张志东教授带领的血管外科团队在主动脉夹层治疗方面优势突出,单中心累积手术病例数为省内之最,治疗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省内率先开展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的“杂交技术”和“烟囱技术”,应用CP覆膜支架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技术为国内单中心治疗例数最多,综合运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 治疗颈动脉狭窄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超声科主要承担胎儿、小儿及成人的心脏超声检查和会诊工作,同时开展术前及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脏疾病的手术方案及术后疗效进行评估。每年接诊病人3万余人次,在国内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科室配备国际先进的GE和Philips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能够满足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超声心脏造影、血管、腹部以及特殊检查等。目前已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及中华系列2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和厅级项目6项,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

【学科展望】

依托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华中分中心、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在五到十年内建成“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国家区域心血管病医疗中心,辐射和带动华中地区心血管诊疗水平的全面提高。心血管内科已经与德国布莱梅大学Christian Wendy 教授团队、美国海军总医院心内科团队、杰夫荪大学Lankenau研究所心脏电生理中心主任严干新教授团队、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分子实验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加强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心血管领域建立合作联系。心血管外科已聘任香港中文大学万松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 开展多方面合作,力争使我院二尖瓣成形技术达国际一流水平;与美国纽约州圣约瑟夫医院周展东教授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力争在微创心脏外科治疗、心脏超声科经食管超声以及心脏大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圣?文森特医院心脏外科迈克?余(Michael Yii)教授被聘为院士级专家,争取在冠脉搭桥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未来争取引进3-5名院士、1-2名中原学者,争取在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领域的1-2个亚专业获得突破性进展和国际影响。争取在三到五年,能获得国家科技奖1-2项。倾力打造15个临床和学术研究中心,包括:1.危重病救治中心2.空陆一体化危重患者呼叫中心和转运中心3.临床研究中心4.基础研究中心5.人才培养中心6.教学培训中心7.动物试验中心 8.数据处理中心9.生物样本储存和处理中心10.临床前期药物开发、试验研究中心11.医疗器械研发、试验中心12.疾病预防研究中心13.心血管病流行病学中心14.精准医学研究发展中心15.信息化建设研发中心。

扫描二维码,可用手机阅读此文章